家里“神獸”開學一個星期了,除了教科書之外,很多輔助書本都還在斷斷續續發放。
我的任務就是包書皮。因為都是自粘式書本皮,可比我們小時候輕松多了。最貼心的是,自粘書皮按照學生所在的年級,把所需要的教科書、習題冊、作業本這些大大小小的書本皮全都“量身”搭配好了。只要開學之前買一套,等到書本發下來,一站式解決所有的書本皮問題。
貼的過程也十分方便,撕開中縫的粘紙,將書本初步固定,然后分別撕去封面和封底的粘紙,就貼好了。貼完之后不僅書本美觀漂亮,而且還很結實耐用。再調皮的男孩子,用了一個學期下來,還能保證個七成新。
不像我小時候,開學一個星期,書本皮就全都“報銷”了。那時候,沒有這種自粘書皮,都是用紙包。記得那時候包書紙的“天花板”是牛皮紙,這種紙相對其他的包書材料更為結實耐用,而我的包書皮都是用掛歷紙。
現在的孩子已經幾乎不知道什么叫掛歷了。在電視機都是黑白的時候,掛歷確實給房間增加了不少靚麗。而且還很實用,過時了的掛歷正好做包書皮。12 張銅版紙,翻過來之后,背面比那時候的教科書和作業本的白紙還要白。課本包上書皮之后,頓時顯得既高大上,又干凈漂亮。爸爸在書皮封面上,用大字寫上課目名稱,用小字寫上我的班級和姓名。只可惜,開學沒幾天,白色的書本皮就開始變臟,最多一個多星期,使用率高的書本皮就開始破損了。班上的女生更愛惜一些,但也很少能用到期末的。現在想來,都對不起我爸那一筆漂亮的書法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就不勞煩家長了,自己也開始包書皮。回想一下,難度最大的是其中的兩個步驟。一個是裁紙,掛歷用的銅版紙比較厚,必須用刀或者剪子的一個刃把紙裁開,太大了浪費,小了包裹封面和封底的“余量”就不夠,包出的書本皮很容易脫落。另一個是折角,在封面或者封底內側,直角的兩邊書皮在90 度夾角的地方要折一下,因為當時用的膠水粘不牢光滑的兩面,所以書皮能否牢固全在折角的技術。我只學會了最簡單的折角,也看到過折得像花一樣的折角,可惜沒有機會學。
開學季為兒子包書皮,我想得很通透,這些事情該到小孩子自己動手的時候,就會給他自己動手,沒有必要很刻意地讓他去做。這不,我包書皮的時候,他的一雙小眼睛滴溜溜地在看著。嗯,估計秋季開學,他就會自己包了。
(陳永剛)